產(chǎn)品詳情
1965、1974年先后引入中國廣東、廣西試種,已成為南方建立人工混播草地的主要豆科牧草之一。根系發(fā)達(dá)。莖匍匐蔓生,長達(dá)4m以上。三出復(fù)葉,葉面深綠色,葉背有銀灰色茸毛,葉片卵圓形,長3~8cm,寬2~5cm,兩側(cè)小葉常具淺裂?;ò底仙?,翼瓣大于旗瓣,閉花受精。莢果頂端稍彎,長約8cm,寬5mm,含種子約12粒,種子褐色或黑色,卵圓形,每千克約8萬粒。喜熱帶潮濕—干旱氣候和溫暖濕潤的熱帶氣候。適生于年平均溫度19~23℃,低月平均溫度6~13℃,年降雨量800~1600mm的地區(qū)。適生長的晝溫27~30℃,夜溫22~25℃。較耐寒,冬季氣溫降到零下9℃,仍有大部分植株存活。對土壤要求不嚴(yán),一般在輕質(zhì)土和排水好的土壤上生長好。耐干旱,但不耐鹽。通常與非洲、綠黍、蓋氏虎尾草等禾本科牧草混播。大翼豆多年生纏繞性草本。主根粗壯,入土深。莖匍匐,柔毛多,莖節(jié)能著地生出不定根,分枝向四周伸展,長達(dá)4米以上,形成稠密的草層。三出復(fù)葉,小葉卵圓形、菱形或披針形,全緣或具1~3淺裂,上面綠色疏被毛,下面被銀灰色柔毛??偁罨ㄐ颍偦üiL10~30厘米,有花6~12朵,深紫色,翼瓣大。莢果直,扁圓形,長約7.5厘米,直徑0.4~0.6厘米,含種子7~13粒,成熟時(shí)容易自裂,種子扁卵圓形,淺褐色或黑色。細(xì)胞染色體:2n=22。大翼豆為喜歡溫、喜歡光的短日照植物,生長快的溫度為25~30℃,在日照較長的情況下為22~27℃。于13~21℃時(shí)生長緩慢,受霜后地上部枯黃,但在-9℃情況下存活率仍可達(dá)80%,在熱帶豆類中是較低溫的。在廣州3月份播種的7天出苗,20~30天分枝,60~80天開花結(jié)莢,90~100天后種莢陸續(xù)成熟。在溫暖地方,多年生的于3~12月間都可開花,6~12月間種子成熟。在江西省,前期生長緩慢,入秋生長旺盛,開花晚,雖可越冬而種子產(chǎn)量低。耐旱性很強(qiáng),喜土層深厚而排水好的土壤,受水漬會(huì)其生長。適宜的土壤pH值為4.5~8,可耐中度的鹽堿性土壤,低鈣高鋁而不耐高錳的含量,在年雨量650~1800毫米的地區(qū)均適宜。栽培技術(shù)大翼豆播種前需耕翻、筑畦、整地,消滅雜草,每畝施用有機(jī)肥1000千克及磷肥15~20千克,缺鉀的土壤需增施鉀肥,酸性土施用石灰會(huì)有利于鉬的釋放而有好處。通常不需根瘤接種,自3~7月均可播種,春播在經(jīng)霜之后,夏播宜在雨季之前,建植后由于種子能落地自繁,故易保持長久。條播,行距40~50厘米,也可以撒播或用飛機(jī)播種。種子千粒重約12克。每畝播種量條播為0.25~0.5千克,撒播0.5~l千克。與禾草混播的可以同時(shí)分行播種,通常畝播0.2千克,也可直接撒播于已經(jīng)建植的俯仰馬唐或其他草地上,播后輕耙,雨季極易出苗,苗期生長慢,需進(jìn)行中耕除草,以后每年要補(bǔ)施適量的磷、鉀肥料,并注意排水,以勉滋生病害。